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新闻中心 >>图片新闻 >> 正文

新闻中心

图片新闻

心脏 “减负”记——胸心外科成功摘除一例巨大心包内肿瘤

发布时间:2015-04-01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  “接标本了!”伴随着主刀医师胸心外科吴骏主任的这句话,一个体积比心脏还大(17×13×12厘米)、重约500克的巨大肿瘤从患者的心包腔中取出,手术室在场人员也都松了一口气,手术过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!

  这一切还要从3月中旬的一个傍晚说起。一位中年女病人因胸闷、晕厥、呕吐被家人送到我院急诊抢救室。常规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影明显增大,心脏彩超发现心包积液和可疑心包内团块影。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海平闻讯赶到急诊抢救室,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,迅速做了胸部CT检查,结果更令人吃惊,患者胸腔内有一个十几厘米的肿瘤!随即患者被安排至胸心外科住院检查。

  住院后的增强CT检查进一步显示肿瘤包绕主动脉根部,紧贴肺动脉主干,压迫上腔静脉,心脏被推挤向左下方。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,如何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和来源?胸心外科的医生们积极讨论、献计献策,提出了多种方法。吴骏主任反复检查病人,查阅影像资料,凭借30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肿瘤应该在心包内,并再次进行了无创伤的心脏彩超核查,经外聘专家会诊后证实了之前的判断,肿瘤就在心包内。

  在明确肿瘤位置后,用什么方法摘除肿瘤又是一道难题。由于肿瘤巨大,血运丰富,与心脏和大血管关系密切,术中稍有不慎,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大出血。而且心脏被肿瘤严重挤压,取出肿瘤的瞬间心脏承受压力突然释放,是否会造成纵隔摆动导致心脏骤停?为了破解这一道道难题,大家牢记“慎于术前”这句外科前辈的警句,预想了手术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,设计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。为确保安全,还准备了常规插管体外循环或股动脉-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两套应急措施。并在术前与麻醉医师、器械护师进行充分沟通,最终确定了正中开胸的手术方案。

  手术室内,吴骏主任逐层切开皮肤、皮下组织,小心地分开胸骨后粘连,纵行劈开胸骨,切开心包,暴露心包腔,看到肿瘤位于心包腔内,和术前判断一致。心包内还有血性积液,蓝紫色的巨大肿瘤占据了心包腔的右侧,体积超过心脏。肿瘤包绕升主动脉根部,与肺动脉主干、心包顶粘连紧密,压迫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,并随着心跳而摆动,心脏则被推挤到心包腔的左侧。而且肿瘤血供丰富,即使用手指轻柔地探查也会造成肿瘤广泛渗血。在全身最为重要的几根大血管间手术操作,稍有不慎就可在几秒钟内造成难以挽回的大出血。在场的每个人都高度紧张,手捏一把汗。一场特殊的攻坚战在无影灯下紧张地进行着!吴骏主任在杨海平副主任医师、郝懿主治医师的配合下,仔细寻找肿瘤间隙,小心解剖分离,严密止血。器械护士迅速地传递着器械,麻醉师紧紧盯着监视器屏幕,调整维护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,手术过程紧张有序,这正是胸心外科手术“精于术中”的体现。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,这个巨大肿瘤终于被顺利完整地摘除,而心脏和大血管则“毫发无损”。

  术后第二天,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回胸心外科普通病房继续观察。由于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愿咳痰和下床活动,无论是主管医师还是责任护士,都不厌其烦地向患者讲解全麻术后咳痰和早期下床的重要性,协助患者咳痰,搀扶患者下床走出了术后的“第一步”。两周后病人顺利出院,她向同屋病友介绍自己的病情,幽默地说自己的心脏“减负”啦!

  如此巨大的心包内肿瘤在临床十分罕见,诊断和治疗均无范例可循。能够正确诊断、成功摘除肿瘤并顺利康复,体现了潞河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,同时也体现出胸心外科高水准的技术能力。从而也印证了胸心外科救治病人一贯秉承的治疗原则:“慎于术前、精于术中、善于术后”。


Baidu
map